 
 
10月27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智慧养老产业项目办与大兴区清源街道智慧养老平台联合走进大兴区清源街道189号院社区居委会,开展了一场以“家族财富传承中的法律焦点”为主题的普法讲座。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读与现场互动,为社区老年人普及继承相关法律知识,助力他们合理规划财产,守护家庭权益。

活动中,来自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董天园结合近期社会关注的某继承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家族财富传承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董天园揭示了继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点,例如遗嘱效力、法定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引发了现场老人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

“许多老人对民法典中继承篇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观念层面,缺乏对法律细节的认识。”董天园表示,通过案例讲解,能帮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法律如何保障自身和家人的权益。
此次讲座重点围绕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展开。董天园说,遗嘱继承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但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等不同类型的具体要求。而法定继承则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分配财产。
此外,董天园还详细解释了遗嘱的有效性条件,包括立遗嘱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真实合法、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等。毕竟遗嘱不仅是对财产的安排,更是减少家庭纠纷、实现财产有序传承的重要工具。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智慧养老产业项目办在“敬老月”期间开展的第六场法律科普活动。项目办主任邹小丽表示,智慧养老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需求,更注重其法律权益保障。通过联合社区、专业律师等资源,将法律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地送入基层,帮助老年人应对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大兴区清源街道智慧养老平台未来将继续依托平台组织能力,开展更多针对继承、赡养、防诈骗等主题的普法活动,提升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讲座结束后,多位老人围绕董天园咨询个性化问题。社区李大爷感慨道:“身后事要在身前说清楚,避免争议,避免家庭关系破裂。”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在财产规划、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此次普法活动不仅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指导,也为构建“法治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探索了可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