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党委组织部、文明办、党委网信办、人民检察院、教育厅(教委)、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文化和旅游厅(局)、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厅(局)、广电局、体育局、老龄办、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党委组织部、文明办、党委网信办、人民检察院、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局、老龄办、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做好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系统推进,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主要目标:到2029年,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实现全覆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思想观念显著增强,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普遍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二、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主题主线,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牢牢把握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正确方向,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二)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准确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深刻影响,客观理性看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深刻阐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势,大力宣传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
(三)开展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宣传和解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相关政策制度,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无障碍适老化环境建设、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等法律法规及各类涉老政策,加大老龄政策法规执行力度,推动各项政策制度有效衔接。
(四)开展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教育。引导全社会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把老年看作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引导老年人树立终身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展现老年人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引导老年人树立主动健康意识、正确健康观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教育,引导个人为老年期做好财富、健康、知识、技能等养老储备。
(五)开展孝亲敬老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孝亲敬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中弘扬敬老助老传统,促进社会代际和谐,推动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注重孝老爱老教育,促进家庭代际和睦,建设和美家庭。
三、分类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六)突出党政干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相关培训课程。推动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识和能力。
(七)加强青少年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开设老龄相关课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在社会公开课、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融入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参与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八)深化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面向老年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引导老年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老年大学(学校)、老年科技大学课程,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结合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面向老年人的隔代养育、养老护理、心理健康、数字素养等教育培训,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加强老年健康、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加强老年人普法和识骗防骗宣传教育,全面提升老年人法治素养和识骗防骗能力,引导老年人规范自身行为。
(九)增强社会公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作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提升全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综合运用法规政策、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等方式,促进赡养人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老年人的法律义务。大力发展为老志愿服务,聚焦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医疗健康、护理照料、关心陪伴等服务,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基础建设
(十)丰富宣讲资源。深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理论和实践研究。制定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指南,健全教育内容开发、审核、评价机制。组织编写培训读本,研发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示范课程。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孝亲敬老典型故事,研发地方特色人口老龄化教育课程,开发定制化、专业化的精品教育资源。科学设计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资源建设目标、内容及实施要求,促进教育资源规范化、多样化。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国家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专家库,开展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专业宣讲、决策咨询等。以老龄领域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为主体,组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队伍。鼓励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完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队伍的管理培训制度,健全激励保障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二)拓宽阵地渠道。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活动。强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老年大学(学校)、老年科技大学、为老服务中心、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等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依托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共文化设施、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十三)建设线上平台。实施“互联网+”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程,推进线上学习平台建设。依托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中国老年人才网等,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资源供给。打造分级分布式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数字资源库,加强不同数据库之间互联共享,畅通社会公众利用渠道,推动教育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推进与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相关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五、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
(十四)发挥节日涵育功能。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把孝亲敬老融入相关民俗文化活动。在“敬老月”期间,利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书画创作、摄影展览、体育健身等形式,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主题活动。
(十五)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传普及,改进提升专题专栏宣传效果,策划推出各类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等,推送展播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发挥相关行业媒体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中的作用。
(十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选树宣传各类孝亲敬老、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以及为老服务先进集体。将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成绩突出和影响力强的个人、单位,纳入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推荐范围。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十七)创作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重点规划扶持反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文化项目,创作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老年题材、孝亲敬老题材等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开展优秀专题纪录片、影视剧、舞台艺术、美术作品、公益广告、动画片、网络文艺作品等展览展示、展演展播。开展老年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全国老年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优化老年人阅读环境。
六、加强组织实施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格局。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由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统筹协调,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实施。各级民政部门、老龄办要加强综合协调、指导推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教育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做好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传、网信、文化和旅游、广电等部门要指导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优秀涉老文艺作品创作。司法行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体育等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特色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和老年协会、涉老社会组织要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面。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统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项目实施、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质效齐升、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
民政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中央网信办 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部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全国老龄办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科协 中国残联
中国老龄协会
2025年10月24日